




10月12日下午,法学院家校合作心理育人工作研讨会在法学院202顺利举行。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心理辅导中心主任汤琳夏、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咨询师许静、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国正及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东区)和上海大学大学生法律权利研究工作室的老师们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东区)负责人林建玲老师主持。
汤琳夏老师分别为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东区)和上海大学大学生法律权利研究工作室的负责老师授牌。王国正老师为上海大学法学院心理工作站授牌。上海大学朋辈心理工作室(东区)和上海大学大学生法律权利研究工作室的负责老师林建玲和蒋英燕分别介绍了工作室的相关情况。林建玲老师主持授牌仪式。
家校合作心理育人工作研讨会由许静老师主持。法学院17级本科生辅导员公建华认为辅导员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很重要;林建玲老师分享了建立家长微信群和全面家访的做法;文学院辅导员迪拉热·达吾提老师认为,心理工作需要同理心并应动员家长陪同治疗;中欧工程技术学院辅导员孔卫平老师分享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做法;李薇玲老师、裴志茹老师、侯文婷老师、朱佳老师分享了心理危机个案中家校沟通的困境和应对;王国正老师建议,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便于分流或转专业后新旧辅导员工作交接。汤琳夏老师提出,家校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建立信任的关系,同时应注重利用数据分析创新心理工作方法。
此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与会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