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2018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于2020年7月17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的形式,集中对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进行了学习,现将部分学习心得摘抄如下:
支部书记樊子琪认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第九次全体会议指出,“要以软实力提升彰显人民城市精神品格,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断彰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上海是一座富有红色文化的城市,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充当着先行者、排头兵的角色。我们做为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的学生,在全面开展四史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应该熟悉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革命脉络,学习革命先辈、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更要牢记上海大学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上海这座美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支部宣传委员龚思涵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四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能够更好地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这也不仅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即坚持“实”字导向。作为研究生党员,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严守学术诚信,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真问题;其次,是要做好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工作,将同学们关注、反映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辅导员进行沟通,发挥出学生党员的桥梁作用;最后,作为一名法学生,应该将专业所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要做好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学用结合、以学促行。
支部党员刘晨认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建设需要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要求、作用发挥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需要积极学习,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投身人民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
支部党员曲庭瑶认为:大会提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的积极参与者和幸福受益者。建设人民城市,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城市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部党员陈雨兰认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应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结合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准的城市定位,发挥人民作为主体的能动性,能够使我们以主人翁身份为建设自己的城市出谋划策,共同努力,营造更具现代化且更加适合居住的城市,使每一个来到上海的人均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支部党员张媛莹认为:本次学习主要集中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该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上海以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提出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带,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要求、作用发挥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强调从实际出发,落实各项城市便民措施,坚决防止“重发展轻民生”“重建设轻内涵”“重面子轻里子”“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个人;另一方面,城市也要激发广大人民参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与治理的事务中,使得上海成为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这一发展理念,对上海这座城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多了一份信心与舒适,作为青年党员,自己也会积极参与城市发展的各种活动,为上海发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