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学国院长和芦雪峰副院长分别给我们上了改革开放史和新中国法制史两门课程。两位老师让我了解到新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而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无疑是我国法制史中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法律人,我最近一直在学习民法典,同样收获满满。
如果将时间往前推移,其实中华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制定我们自己的民法典。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着手制定《大清民律草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起草了《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南京国民政府则正式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也开始探索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但这一过程历经磨难,十分曲折。我们曾先后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着手制定民法典,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四次都没有走完立法程序,全部中途夭折。而今年正式颁布的这部民法典,可谓凝聚着几代民法学者的心血,也承担着建设法治中国的重任。
可以说,这部民法典意义重大。首先,它表明我国民法理论和法治实践相对成熟,意味着整个民商事法律体系的完善。其次,它是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重要表现。经济发展需要界定产权,而界定产权主要靠法律,尤其是民法。最后,它回应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它确立了对数据和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将绿色原则写进法典。
虽然这部民法典修改和新增了许多内容,但并非完美,有些内容尚显粗略,仍有完善空间,例如个人信息保护、夫妻共同债务、遗产管理人等制度。不过诚如文学国院长所言,我国的改革开放仍在路上,我们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那民法典同样如此。世间本无完美的法律,它需要我们以后通过解释等路径进一步优化。我相信,这部民法典能够切实保护人们的财产与人身权益,塑造人们对法治的信仰,提升人们为我国走向繁荣与富强而奋斗的信心!
(文/18721236 朱昕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