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史学习 - 正文

法治七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

创建时间:  2020/08/24  杨晓彤   浏览次数:   返回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相伴而生。今天,芦院长带领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的渐进历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梳理总结新中国几十年来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而且有利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与信心,厘清当前法治工作的历史脉络与思路。

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法治思想的树立、发展与完善是这一段历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值得我们法学生深刻学习和体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法治建设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公民在行政决策中的参与权不断加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律师值班制度,更加凸显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民法典》也在2020年完成并施行。我们的法治建设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国法治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的使命艰巨、重任在前。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开创中国法治的新征程与新境界。作为一名法学生,我们必须明确,在一个社会中存在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在内的不同社会规范,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应该是依据法律。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丰富着人类法治文明的多样性,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要尽己所能贡献中国智慧,完成中国方案。

(文/19721044 窦美慧)


上一条:溯源四史叩初心,学思践悟勇开拓

下一条:学新中国法治史,做新时代奋斗人